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Boudha心靈之旅

身旁各式各樣的人,轉經輪的、手拿佛珠念念有詞的、五體投地朝拜的、三五成群的、談著電話的、追逐玩耍的…… 大家不斷在Boudha繞塔。身在其中,腳不自覺地跟著他們,只聽到那些聲音本應很輕,現在卻非常清晰,Boudha外牆上一排排轉經輪轉動的聲音。我是靈魂出竅了嗎?

坐車來到Boudha—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之一,亦是尼泊爾佛教徒重要的朝聖地方,因為很多藏人定居於此,旁邊建有很多藏傳佛教的寺廟,西藏及宗教氣氛特別濃厚。本來只打算短暫停留,剛好遇上他們的大節日Buddha Jayanti,被那種獨特的氣氛吸引著而不自覺地留了一個星期。

尼泊爾的佛眼
Buddha Jayanti就是我們的佛誕日,在尼泊爾全國都會有慶祝活動,特別是在佛陀誕生地Lumbini和加德滿都的BoudhaSwayambhunath。在Boudha,大家會不停順時針繞塔,體投地朝拜或在旁邊點油燈,參與Puja (即禮拜)等宗教活動我並非佛教徒,亦不了解當中的意義,但每天和當地人一起繞塔,為我帶來一種很神奇而前所未有的感受。

體投地朝拜的信徒
清晨和傍晚是最多人繞塔的時候,外出時若剛好是這段時間,經過Boudha總會停下觀察或參與繞塔。在旁邊觀察,看他們大部份人都像漫不經心的走著,實在很難理解他們的行為。但當你加入他們的行列,就像有一種力量引導著你,漸漸你自己亦成了那力量的一部份,大家的信念像化成了一個巨大無形卻蘊含無限力量的轉經輪一樣。開始的時候,心中很納悶,其一是這股已經超出我理解範圍的力量,是否我自己幻想出來的呢?其二是很想拍底這種感受,但試問我怎去拍這股超出我的理解且是無形的東西呢?

後來我決定試著不多想,繞塔的時候也不再嘗試拍照,只用心去感受,感覺自在得多了,也開始享受環繞自己,那種似有若無的神秘力量。有次出現如文章開端所述,比較清晰的奇妙狀態。但稍一分神,這種狀態很快就消失了。之後幾次繞塔時,心裡一直在回想,很希望自己再能多感受一次那種狀態,但卻沒有再發生,我心裡明白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後來有一天早上我停在外圍,看著繞塔的人潮、 旁邊餵鴿的人、地上睡著的野狗,成群白鴿不時向我頭上飛來,它們閃動的翅膀,快速拍動時所發出的聲音,混合著店舖播放著的佛經。看著這畫面出神,突然有一刻深受感動,就像我以一個超然的角度看著生命的循環,而且我覺得自己身在那裡感受這一切並不是偶然的。

我所感受的生命循環
離開尼泊爾往西藏的最後一晚,亦是Buddha Jayanti最多人去繞塔的晚上。打算出去繞塔之前,在旅館的大堂裡,有遊客帶點不滿的說繞塔的人太多,而且又經常發生推撞,大家出來好像玩耍一樣,沒有朝拜的氣氛…… 這都沒有說錯,但這幾天經驗告訴我,一旦開放心靈去感受,「看到」的會跟我們表面看到的很不一樣。所以心血來潮問旅館的員工Sonam  (他們都是佛教徒,也會去繞塔),繞塔的時候他們會想些什麼,卻也得不到很清楚的答案,大約就是想佛陀,達賴喇嘛,美好的事情等等,聽完當然是一頭霧水。

在Boudha的最後一晚, 亦是Buddha Jayanti節日的高潮
之後繞塔時,在這片接近香港年宵市場的人潮裡,嘗試想著「美好的事情」,有一刻大家的吵鬧聲和無數拖鞋的沙沙聲竟然像合奏出美妙的音樂。身旁那些想走快點多繞幾圈,左穿右插的人群的推擠也像變成他們對我的祝福一樣,那時心靈是絕對的平靜而且充滿愛,世界也變得十分美好。回到旅館把我的感受告訴Sonam,他大笑了幾聲,沒有再說什麼。我或許太誇張了吧……

小睡一會,凌晨約了一家來朝聖的台灣新朋友,一起再去繞塔直到2點半(若不是坐3點半的車到西藏,相信會和當地人一樣繞到天光呢!)。繞塔時一直在談天,對藏傳佛教雖然認識多了,卻很難同時用心去感受,所以我覺得繞塔還是獨自一人去比較好。

旅行不時會去到些地方,因為氣氛特別神聖而深受感動。但像在Boudha那樣密集而相對自發去尋找的,還是第一次。究竟是什麼觸動到我的心靈?Boudha,藏傳佛教,又或是Buddha Jayanti節日,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以後依照這次的經驗,開放心靈,多點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事物,看到的世界或許會很更全面和深入呢!

P.S. 我懷疑有多少人明白我這篇文章,自己再看也覺得有點不知所云。確實這篇文章寫來十分困難,因為我自己對於那些感受也說不上很清晰,再說那些抽象的形容,以我的中文水平…… 將來若在這方面有所進步的話,嘗試再寫一篇吧!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Annapurna Circuit Trek行山DIY—生日快樂 (Day 5)

Day 5:Koto -> Chame,總共步行時間:30分鐘
朝早就下起大雨,大家都顯得很失落。吃完早餐我們一行六人正式「解散」了,他們各自出發到Na Phu Valley和Pisang,而我反正不趕路,決定住在離Koto只有半小時路程的Chame,直到天氣好轉為止。

之前都不會太計較住宿的條件,但在Chame不知要等多少天,所以花些時間去比較不同的Guesthouse,看了幾間後,最後住在河邊,環境是全村最好的Chame New Tibet Hotel。全程路上的Guesthouse都是價錢相若,所以很值得花點時間(村都很小,最多10分鐘)找一間比較開揚的房間,不光是為了景觀,而是開揚的房間相對乾爽,晚上亦較和暖。

在河邊的New Tibet Hotel
在Guesthouse住下不久,就看到有個穿著藏族傳統服裝,在整理衣服的年青人。相問之下,原來當天是為期4天的 ‘Da Gen’節(這只是發音,嘗試在網上查這個節日但查不到……)的最後,也是再熱鬧的一天。這還不是中獎?!本身因下雨而沮喪的心情當然亦一掃而空。

大約10點半左右,大約50個傳統打扮,大部份由尼泊爾各地讀書或工作歸來過節的男性,聚集在小山坡上的寺廟。幾個年青人在整理他們的大鼓,而女孩子則為大家掛上花圈,並在額上及兩旁點上像印度人額上的Bindi的東西,以及準備食物等工作。而包括我在內的數個遊客也被邀入內觀看,戴上花圈的我就當這是村民為我準備的生日派對呢!

大型生日Party!
我們在寺裡圍著坐,當中有人說了幾句說話,大家就把早前分派的芝麻粉(好像是吧……)灑向天,然後就陸續上前選擇在桌上的箭,作為當日射箭比賽之用。之後大家離開寺廟準備出發到另一處在學校前的空地進行比賽,但同時雨卻越落越大,大顆兒在屋簷下等了一會,不過雨卻沒有跡象停下來,或許是等得不奈煩了,最後都是決定冒雨前進。

幸好天公造美,去到學校不久就停雨。在學校等了差不多整個小時,由一位有很多村民上前迎接,備受尊重的喇嘛在箭靶前誦經及進行些儀式,射箭比賽就正式開始了。

呀~ 差點就射中箭靶……後面的石塊上
第一次看這種節日的射箭比賽,我很天真的以為比賽就像奧運會計分那樣,箭靶不同位置不同分數,之後拿最高分的就是冠軍,卻原來不是這一回事。由年紀大的村民開始,在大約30米遠的地方發箭,雖則大家發箭的方向沒有失手,卻沒有1次是中箭靶的,甚至只射中貼著箭靶,足有半道門大的石塊上也能歡呼一番。幾十個大男人就像在玩小朋友遊戲一樣,情景實在也相當有趣。每人大約4-5枝箭,近50人在比賽而射完一輪後卻只有數枝箭插在石塊上,命中率之低可想而知…… 各自拿回自己的箭,開始下一輪但發箭地方會移前 (我不知這是遊戲規則,或是因為大家命中率實在太慘不忍睹了),就這樣重複又重複接近4小時,悠長而有點沉悶的比賽。沒有看足全程,但之後多次來來回回數次,最後一次看的發箭距離大約只剩下10米,只有開始時的1/3,當然那時箭靶和石塊上已經插滿箭了。

接近玩完~
5點再去的時候,終於等到有新節目。(否則再下去,用手都可以抛中箭靶了 XD) 大家以桌子圍起一個大方型圍著中間獨立的一桌,估計是比賽表現最好的4個人吧。他們排排坐地食著桌上面沒有可能食完的食物,而婦女們就一直氹氹轉的為他們添飲,但一個人怎麼飲得了這樣多…… 所以只是象徵式多於實際。實在也沒有什麼特別,而且看到久違了的藍天,就在附近走走,跟早上下雨中的村子感覺是差天拱地,天氣使然,或是心情關係呢?

比賽後的小休
久違了的藍天!
6點終於輪到我最期待的跳舞部份了,這時男女圍成大圓圈,幾個年青人用鼓打著簡單而緩忙的拍子,像對唱一樣,他們擺動身體並各邊唱幾句,但奇怪的是只有幾個大叔和阿姨算是投入,其他人的態度像只來湊數的。不過也難怪圈裡佔大多數的男青年,因為對手上場的全都已經是阿姨級……他們在這裡跳完後就會移師到寺廟那邊,吃完晚飯又再繼續跳舞。

Gangnam Style應該會好看一點呢~
回到Guesthoust,心裡一直盤算是否再去看看他們晚上的跳舞活動,但之前大家沒神無氣的態度,確實很難再提起興趣……飯後寫完日記,外面竟然傳來 「Oppa is Gangnam style~ Gangnam style~ Eh- Sexy Lady oh oh oh oh~~~」的音樂!  那一刻心想,若是傳統舞蹈還可以考慮,但Gangnam Style…… 於是關燈上床了。現在回想下來,或者反而更值得一看!你能想像有幾十個飲飽食醉,穿著藏族傳統服裝的男女在跳馬舞,那畫面會是搞笑, 迷幻或超現實呢?

小結:
不覺寫來,只一天就這麼大篇了…… 雖然節日並非十分精彩,但由朝早偶遇並相聚幾天的朋友們一句Happy Birthday開始,到知道剛好踫上節日慶祝,有當地人為我掛上花!,下午天氣好轉又見藍天雪山,還有比這個更好和令人難忘的生日禮物嗎?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Annapurna Circuit Trek行山DIY—熱身 (Day 1 to Day 4)

Day 1:Bhulbhule -> Ngadi,總共步行時間:1小時
在Pokhara住了5日都未見過雪山,每天早上,天總是灰濛濛的,就沒有動力出去玩 (當然也因為住在Lakeside,感覺也實在是太Hea了)。這朝坐8:30am出發去Besisahar的車,在路上就看到一排白雪皚皚的山峰了。Besisahar傳統上是Annapurna Circuit Trek起點,但現在大部人都會再轉巴士到Bhulbhule才正式開始。

在Besisahar坐巴士去Bhulbhule,車開了5分鐘才知道在等車的地方遺下了行山杖,但巴士竟然是在拉客,過不久又回到同一地方,立即飛奔落車拿回,這麼失而復得,超級好運,若沒有它之後的行山日子會辛苦不少呢!~ 另外在車上遇到之後結伴行了數天的加拿大人Jeff.

由Bhulbhule正式出發到Ngadi,只是寬闊的泥土路,行了 1小時就輕鬆到達。因為還未進入高山地帶,這裡的天氣跟Pokhara差不多,下午4-5點就開始下雨,於是決定住在Ngadi,村旁有大型水壩工程,周圍的路像在地盤一樣……
清晰的Machhapuchhure魚尾峰
Day 2:Ngadi -> Jagat,總共步行時間:5小時
上半段的路(由Ngadi至Ghemu)主要是沿著梯田的路走,行至半山的Ghemu回望,開揚的梯田山谷風光是當日的Highlight。後半段(由Ghemu至Jagat)大部份都是沿河谷建成的石級路,不算難行,但開始有進山的感覺。雖是旱季,但途中的Syange能見到大瀑布。

在Jagat有Hot Spring的路標,由Guesthoust走一段很斜的山路去到溫泉旁邊,這個在深谷河邊,環境其實很有日本秘境溫泉的感覺,但卻是個沒人管理,滿是泥濘的水池。這段來回的路大約只要40分鐘,卻是全日最難行的路段……

這天和Jeff同行,途中加上荷蘭藉夫婦Lars和Anna,晚上在Jagat再來了和Jeff相約幾天後行Na Phu Valley的俄羅斯女孩Liubov和他們的導遊Phurba,一行六人接著的兩天結伴上路,分手後和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神奇相遇,叫人不得不相信緣份這回事~
Ghemu的觀景台
Day 3:Jagat -> Dharapani,總共步行時間:6小時
所以相當辛苦的一天,由Chanche至Tal的3小時陡峭山路,都是大小不規則的石頭路,一分神就很容易扭傷。而且和這麼多人結伴上路,變相不能依著自己的步速,加上由Phurba帶路,中途小休的時間亦少了。

途中的Tal是此段行程最美麗的地方,跨過山口,遠眺在這片廣闊的河谷平原上,蜿蜒曲折的河流旁邊的村落,景色眼前一亮。

整天天氣都不太好,在Tal午餐時還下起大雨,大得他們有打算留在Tal直到停雨。被Phurba強烈反對後,大家各自準備雨具,出發沒多久卻停雨了。之後由Tal到Dharapani的路久不久會有些Jeep經過,才知道現在Jeep最遠已經能去到Chame這地方了。(大約是徒步出發第4-5天才到達,比較大的村落)
遠眺美麗的小村Tal
Day 4:Dharapani -> Koto,總共步行時間:5小時
天氣最差的一天,大清早就開始下雨,大顆兒都顯得有時失落。由Dharapani 至Koto,主要都是行Jeep路,我們盡量走小路避開,但因為下雨,這些小路就變得難行,而且穿上雨褸拿相機十分麻煩,所以這天很多相片都是用電話拍的。

午餐在Thanchowk,一個很開揚的地方,若是晴天,能看到世界第8高的Manaslu山峰。午餐時有一陣子雨停了還出太陽,可惜好景不常,出發時又再下雨,到達Koto大約3點,亦正式進入信奉藏傳佛教的區域。

Jeff,Liubov和Phurba會在這個地方進入Na Phu Valley,本來我們打算在這裡食完下午茶當作餞行,而我,Lars和Anna就繼續前行到距離這裡大約30分鐘的Chame。但不經不覺談天到5點多,最後大家決定也住在Koto,反正也不是差很多路程。

這樣大家又見多一晚了,晚飯時不知誰提到第二天是Phurba的生日(也不知為何會知道),Phurba竟然和我同一天生日,他知道了就興高采烈的叫了當地的Rum酒慶祝,估不到在行山途中也有新朋友為我(們)慶祝生日呢!哈~
雨中的Thanchowk
小結:
這4天可以總結為整個行程的第一階段,首先由海拔840米的Bhulbhule到海拔2640米的Koto,植物種類雖大大不同,但都是我們感覺較自然的常綠植物地帶。另外結伴同行的經驗也和之後獨自上路很不一樣。(這個我在會在總結時再詳談)

這4天路上的風景大都十分普通,亦和Jeep路重疊以致久不久要避車,天氣也不好。但沒有這4天身心的熱身,遇到的天氣變化,新認識的朋友,往後所感一定沒有那樣深刻難忘呢!~ 
「臨時成團」的一行6人

Annapurna Circuit Trek行山DIY—前言和裝備

在途中上跟Guesthouse老闆談天,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亞洲人只喜歡行4-5天的短途路線」 老闆說,的確在途中遇到亞洲人的比例不到10%,我帶點辯護地說 「沒法子,我們沒有像西方人那麼多的假期麻。」
「不是啦!他們怕辛苦,有很多亞洲人會在Pokhara留一頭半個月呢~」 老闆反對但他中伏了,我立即回他一句「哈哈!是的,但西方人在Pokhara是留幾個月呀!~」

像Annapurna Circuit Trek這種長達20日的行山之旅,對香港人來說絕對是十分奢侈的事,即使能安排到一個20日的長假期,相信大部份人也不會考慮行足20日,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只有像我這種「無業遊民」能享受到這樣一世難忘的旅程,實在太可惜了!希望這幾篇文章和相片能推動大家作出新的嘗試,原來行程並非想像中那麼困難。即使你用盡你一年的假期(其實沒有20日也能完成Annapurna Circuit Trek的),保證你行完回來不會後悔!

在尼泊爾行山,Annapurna Circuit和Mt Everest Basecamp是最熱門,也是發展得十分完善的長途行山路線。Annapurna Circuit近年雖然因為很多地方已經通車,遊客少了之餘,路線也有改動,但它勝在能從Pokhara或Kathmandu坐巴士出發,對於我這種喜歡隨意一點的人最好不過。加上這路線並非如Mt Everest Basecamp那樣需要走回頭路,而最重要的,是看完兩個地方的路線之後,感覺上Annapurna Circuit更適合沒有導遊和Porter,完全DIY的做法。

DIY的行山友,正常情況下都是把沒有用的東西留在Guesthoust,然後用大背囊上路,但我的大背囊已經接近瀕死狀態 (希望它撐得到之後的幾個月……),另外更大麻煩是我的相機/鏡頭不知要放在那裡。所以最後決定用我平時出街的相機袋,把行李左一包右一包掛在袋外面,不能否認是有點「樣衰」,但還能隨時拿相機出來,之後在遇到不少人都很羡慕我這個接近一半地方放相機,但行李還是比他們少得多的背囊~ 我也興幸因此帶上山的東西,每樣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另外行Annapurna Circuit Trek需要申請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Project (ACAP) 的Premit和TIMS Card (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總共帶備4張相片和4200Rs,在Pokhara 的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以非一般的效率,不到15分鐘就能完成,他們還會給你一份簡單而實用的資料,有什麼問題在這裡亦能得到很詳細的回答,不得不讚。

這是我的裝備清單
1)    史力奇 (有考慮不帶,一來一袋二袋,要影他實在很麻煩,二來掛在外面,我也很擔心會不知掉在那個山頭…… 但一想到他可能是第一個完成(不是行完 ^_^) Annapurna Circuit Trek的史力奇,帶!
2)    2件短袖T-Shirt
3)    長袖薄T-Shirt
4)    防風防水Jacket (1厚1薄)
5)    長褲 (穿足21日沒有洗過 :O 最後一天才有」黐立立」的感覺,但原來一條褲是可以穿這麼久而不臭的 XD)
6)    2條內褲
7)    2對襪 (在Protrek買的SmartWool襪,不錯)
8)    保暖褲 (不要太厚,只是早晩有用)
9)    睡袋 (其實不帶也可以,住宿都有乾淨的毛毯,不夠的可以加。我帶的是15-25度用的,實際保暖作用不大,像在High Camp的時候,要兩張毛毯,睡袋,再穿全部的衣服才夠暖……)
10)    帽/頸圍兩用的保暖用品 (1厚1薄,厚的是在Pokhara買的,超好用~)
11)    帽 (我在香港帶來的帽在Myanmar 遺失了,於是在Pokhara買了能Cover耳朵和頸部的冒牌North Face帽)
12)    太陽眼鏡
13)    雨褸
14)    行山Stick (也是在Pokhara買,幫助很大)
15)    防曬
16)    蚊怕水 (唯一我覺得多帶了的東西)
17)    拖鞋
18)    毛巾 (本身帶的那條在High Camp不知吹到那個雪山了)
19)    洗頭水,梘液,牙膏牙刷
20)    500ml的水壺,另外有枝2000ml(後來換成1000ml)的普通膠樽
21)    哨子
22)    電筒
23)    日記/筆
24)    書一本—拉達克之旅 (下次長途行山會否就在拉達克呢?)
25)    地圖
26)    ACAP Permit,TIMS Card
27)    Haribo糖果 (竟然在Pokhara見到我最愛的糖,帶了2大包,加上4包本地出的糖,不是說笑,累了吃幾條,精神為之大振! 不過最神奇的是,行完山回Pokhara找遍整個城市也再不見它踪影,像它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28)    相機,鏡頭,Filter,腳架,電池,電池Charger,吹氣泵,清潔布,手提,手提Charger
29)    廁紙

我的最愛, 可惜找遍大小Supermarket都沒有紅色那種 "_"
特別要感謝在大吉嶺一間小旅行社的老闆,送給我一個能把東西掛在袋外的東東,否則我也不知要怎樣執拾我的行裝~ 一切準備好,出發!

一袋二袋的效果~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充滿童真的Janakpur

不要誤會,Janakpur沒有什麼遊樂場,它不過是接壤印度,一個充滿印度氣氛的邊境城市—市中心亂中有序而繁忙的交通;霸佔馬路宜然自得的牛隻;垃圾和香料混合而成的奇特氣味;街邊美味的Samosa同拉茶…… 但它的景點卻給人充滿童真的感覺,完全和這個邊境城市風馬牛不相及,但喜歡這個地方或許就是因為這麼奇怪的對比吧~

旅行時盡可能不坐夜車,安全並非主要考慮因素,而是坐夜車九成睡不好,反正現在到目的地後,有理無理一定先睡飽再算。加上到這年紀,累了的身體要幾日才能完全復原,坐夜車變成得不償失,省不了時間又累人。所以現在若遇到兩地相距十幾小時車程的,盡量都會把車程分段,中間找個地方住一兩天作中轉站,這次因而來到令人驚喜的Janakpur。

Janakpur的主要景點—Janaki Mandir,是一座供奉女神Sita的印度教寺廟,亦是印度教徒朝聖的地方。看過不少印度教寺廟,本來以為這地方也是大同小異,但在車水馬龍的窄巷拐個彎,出現在眼前的竟然是一座摩爾式,但顏色配塔更像狄士尼城堡模樣的建築物,這真的是信徒來朝聖的寺廟嗎?主殿內部是用大理石建成,和寺廟(總覺得用城堡比較……)外觀保持一致,寺裡面的博物館,有些文物沒有資料介紹,但進入博物館能在二樓的平台地方,以另一角度去看這個寺廟白色的塔樓,極像一個大蛋糕!(而且是不好吃那種~ ^^) 最矛盾的地方是,在這個只有歡樂的「童話世界」,卻有虔誠的信徒在誠心禱告和接受祝福,特別是在傍晚時分(據講朝早6點也是),在闊倘的廣場看著人來人往的信徒,突然有種應該差不多放煙花了的想法~ XD

找個好位置看煙花吧 :)
另一個很有趣的景點是Janakpur Women's Development Center (JDWC) ,Janakpur以往是Mithila王國的首都和文化中心,而JWDC這個社區組織的婦女則保存了這個古國的傳統藝術,如繪畫、印染、針織和陶藝等手工藝。以紅磚建成的JDWC,內部設計尤如藝術中心,走廊,柱身,泥牆都是他們的傳統泥塑。繪畫、印染、針織和陶藝各自有一個小房間獨立運作。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在那些像卡通人物的繪畫,這些眼大大,線條簡單而色彩繽紛的繪畫作品,以往是畫在他們自己房屋的泥牆上,現在她們則以自製,和畫在泥牆效果相近的紙作為代替。

你對這Mithila風格有印象嗎?
這些現在稱為Mithila風格的繪畫在世界各地都作過展覽,我不知是有看過這些展覽,還是看過由這些這種風格所引申出的作品,總覺得這些畫風熟口熟面…… 我在那裡看著10多個婦女各自在畫畫,每個人畫的東西都很不同,亦沒有起稿,畫面就像已經刻在她們腦中。遺憾的是,雖然很多問題想問她們,但溝通不了,而在另一處負責賣紀念品的工作人員,英文也是很一般,亦沒有小册子或書能給我多一點資料,因此我只能’估計’她們是怎樣進行創作的……

最後要說的景點,是尼泊爾境內唯一,由Janakpur到印度Jaynagar的火車線,這條老舊的窄軌火車,全長只有30多公里,走畢全程卻需要4小時,速度有幾慢可想而知…… 在車站看著這殘舊的車廂,車頂有些地方甚至是一個個生鏽的洞,有點難想像它還是每天在運作。火車開動時很多人在慢慢地跑上火車。不要緊,火車速度實在太慢,像玩具一樣,任何時候你想跳下火車,只要追幾步就能上車,令我想起小時候公園玩的氹氹轉。我坐的那班朝早6點的火車不算多人,車廂雖是滿滿的,但旁邊掛著的單車不多,車頂也只有大約30人 (是的,‘只有’ 30人 ^^),有點失望…… 

毫無疑問是我坐過最慢(亦是最殘...) 的火車
Janakpur除了這3個地方,市內還有其他印度寺廟如Ram Mandir,Vivah Mandap也值得一看。而且在這個感覺自己還是身處印度的地方,人們卻出奇地友善(是出奇,還是正常呢?),每個都是笑容滿臉,也是我喜歡這裡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沒有笑容的城市, 怎能找到童真呢?
實用資料
交通:由Kakarbhitta前往約7小時,由加德滿都前往約10小時,由Pokhara前往約9小時,但不一定有直達車。
住宿:食宿都集中在Station Road,我住在很Basic的Kathmandu Guest House,另外Hotel Welcome看上去不錯。
餐廳:路上有幾家簡單Roti /w Curry Potato的餐廳,另外Rooftop Restaurant的食物很美味,Hotel Welcome的食物也OK,而且有WIFI。

火車線:朝早大約6點半(每個人也有不同答案……) 出發,第一個站是Kanakpatti Halt,由那裡行回Janakpur約1小時,事實上隨時隨地你認為坐夠了就可以跳下火車。聽說下午回程的火車乘客會多得很,所以估計也可以試試行到Kanakpatti Halt再等火車回Janakpur,可能會‘有趣’點~

JDWC:位於距離市中心大約3公里外的Kuwa村,沿市中心往機場方向的大路行,見到兩旁有Mithila繪畫的牌坊,再行大約5分鐘就到JDWC的中心。 建議在Kuwa村附近看看,不難見到些繪畫和泥塑在泥建房屋上,亦即Mithila藝術的原型。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Makaibari Homestay

每次旅程完結歸家,先來一個水力充沛的熱水浴,飛身躍上阿媽預早為’遊子歸來’換上香噴噴的床單的床上,心裡總是想著:「回來了~ 還是家裡最舒服!」在旅程中有在家的感覺是很難得的事。這次在Makaibari住在一家親切的家庭6天,離開時全家人送別上車,確有在家出門時,那種茫茫然而又帶點興奮的心情。 

Makaibari距離印度大吉嶺約2小時車程,不是一個很熱門的旅遊地方,若非剛改了政策不能進入錫金,加上天氣不是太好而取消了在大吉嶺的5天行山計劃,相信我也不會來到這個地方,本身也只是打算留1-2天,但不知不覺的就繼續待下去,“幸好”有去尼泊爾Annapurna Trek這個須在雨季前完成的行程,否則我也不知會住到什麼時候呢!

Makaibari是一個有150年歷史的茶莊,村落可說是為了這個茶莊而建,村民大都為茶莊工作了3-4代,現在的老闆Mr Rajah Banerjee在30多年前接手管理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一間認可的Organic茶田,現在為當地村民免費提供圖書館,診所等設施,當地每個人都對他讚不絕口,有次我就在路口看到他在小山坡(他的家就在我Homestay的地方附近)行下來,這個70幾歲,精力旺盛的老人家主動親切的問我是什麼人,住在那家Homestay等等,很難想像他就是這裡‘接近’擁有一切的人… 總之作為這個地方的背景,Makaibari和Mr Rajah Banerjee本身的故事也是相當有趣的。

Makaibari茶田
第一天去到Makaibari Volunteer的辦事處,即安排Homestay的地方,職員Dawa帶我去到Homestay的家庭,接待我的是女主人Shila,先帶我看了房間,那刻我實在嚇了一跳,首先我沒有預期會有一間獨立的房間,加上這房間除了床之外,還有梳化,茶几,兩張獨立椅,甚至很搞笑地還有隻很大的Bear Bear毛公仔,整齊又新淨,而且有兩組大窗,陽光充足又通風,廁所雖在外面,但正正就對住房間的後門,還有24小時的熱水。對不起,寫來也有點激動~ 哈哈! 因為出門個半月,最好的房間竟然是在這個小村的Homestay。放下行李,收拾心情回到飯廰 (他們有幾個獨立Building,飯廰(客廳)/廚房為一,他們的睡房為二,我住的為三),和Shila飯茶談天,家中各個成員相繼出現,而剛好是星期五,男主人Dewas也回家過周未,很快就融入他們溫馨的家庭氣氛中。

男主人Dewas在森林管理部門工作,星期五放工後就回家過周未,女主人Shila在附近的診所負責簡單健康檢查和派藥的工作,工作以外的時間就是在家準備三餐(還有下午茶時間),所以我跟她相處的時間最多,離開時她經常說:「My San(Son) is leaving」。他們的大女Dipikal,漂亮顧家,是Mr Banerjee的兼職助理 (嘿嘿~很不錯的女孩呀),兒子Dibankal讀High School正準備考試,很少說話,Shila和Dewas說不明白為何他這樣害羞,有外國遊客來到總是吃完就立即回房,我就跟他們說我也有一個’啞仔’的稱號呢! 另外剛剛由住了3年的寺院逃到這裡,父母都離開Makaibari的孫子Siddhand (他的父親是這家熱心助人的家庭很久以前收養的孩子),因為幾年沒有正式上學,只能說很簡單的英文。還有82歲,每次聽到我說Nepali都很開心的祖母。家裡還有一對經常搶食的貓狗,2隻只出生了3天的小貓。除了他們自己一家之外,住在隔鄰但經常走過來玩耍,超活潑的Dewas姪女Lamu也是我這次Homestay的重要人物。

兩隻'小魔怪' Siddhand和Lamu
跟在家一樣,除了一日三餐和下午茶,其餘時間究竟做了什麼?大部份時間都是寫日記,看書,在飯廰跟各人談天,有幾次朝早跟Siddhand去小溪拿水(因為是旱季),教他用相機,有時Lamu會過來教我說Nepali,字母的發音很相近… 大家見我搞到頭昏腦脹都笑到不停 :) 也可以學他們做Chapati、Momo、Roti或Dal bhat等傳統食物。有一天幫手做Momo (就像我們的餃子),一家人總動員都做了差不多個半鐘… 這裡舒服的氣氛來自他們的態度,不會過份熱情,有時我在飯廰,他們進進出出的,談幾句又離開,而我就繼續我寫日記或者看書,一切來得這樣自然。

每天三餐都是這麼豐富美味, 即使是同一款食物, 他們也會用很不同的香料配搭出很不一樣的味道
除了平時閒話家常,附近還是有可以去的景點,首先可以在Makaibari看看由採茶葉,到烘乾,發酵,分類,包裝等整個生產程序,Makaibari在印度是十分有名氣的茶葉,其中只在滿月所採的茶葉Silver Tips Imperial是世界上最貴的茶種之一。若果有興趣,可以留在工廠幫手,那天我就試了大約2個小鐘,粗重工作沒有難度,但有個工作是把小樹枝從發酵了的茶葉分出來,做了45分鐘就投降…… 不過親身落手落腳,對他們的運作印象還是比較深刻。

產茶最後的包裝程序
另外在Makaibari也有些山路經過茶田和些村落。那天我就在附近行山,踫到一個在茶園管工,他建議我不要再走太遠,因為會經過有老虎和豹的森林,十分危險。聽來有點不可思異,看下去旁邊不遠就有馬路,而且那片’森林’比香港的郊野公園還少… 再行前一點又踫到幾個當地人,但他們都說路很安全。於是我就繼續向前行,接近之前管工說的那片小森林,有條小路看似是能繞過山谷到遠我打算去的小村。但聽過管工的話,心裡有些不安,正猶疑之際剛好有茶廠的人正要到同一地方,而他們行這段路,為安全起見,是需要2個人一齊行的… 印度永遠是超出常理以外的… 中午Lunch時,Dipikal帶著責備的語氣跟我說 You get lost! 之後就和Shila講了一大段說話~ 我嘗試解釋但他們都聽不入耳 @_@實在我也不太清楚那片森林究竟是否會真的危險,所以去之前還是問問Homestay office的職員吧……

有老虎和豹出沒的樹林...
想去遠一點的地方,也可以行到山上的小鎮Kurseong,這裡有大吉嶺火車博物館,還有觀景台Eagle's Crag,可以看到Kurseong,Makaibari直到Siliguri平原。

依山而建的小鎮Kurseong
要玩這些地方,一兩天時間就足夠有餘了,我所見大部份遊客都是住兩三天的。但像我這種沒有太大限制的遊客,不少是住上1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足見這裡有其獨特之處。這個Homestay計劃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遊客亦可以多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傳統和美味的食物。很喜歡在Makaibari的日子,不知什麼時候又會回到這個在印度的家呢?

送行前的合照~
實用資料:
位置: Makaibari位於 Kurseong山下大約45分鐘路程,在Kurseong有車前往,而由大大吉嶺到Siliguri的車大部份會經Makaibari。
價錢: 600Rs/day (包食宿)
聯絡:
Nayan Lama
volunterinmakaibari@gmail.com
+91-9832447774
詳細資料可看這裡: http://volmakaibari.blogspot.com/p/about-makaibari.html
他們也有一個義工計劃,有興趣作向Nayan查詢